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平台资讯 >

知识产权“铺路架桥”,智能汽车加速前进!

发布时间:2024-09-10 阅读数:49

图片


数据知识产权为智能汽车产业带来新活力

图片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有效保护其数据知识产权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的“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助力数字经济做优做大做强,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智能汽车领域,涉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已在多地成功开展,其中包括了行车数据、充电桩使用情况数据、停车平台数据、新能源汽车风险评分数据、汽车产业信息数据、车辆环境监测数据等多维度的数据登记。这些数据能够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车企等决策提供参考,例如通过车联网产业链图谱企业数据集合的相关登记,能够把握产业链上下游的节点及伙伴角色,进而深度挖掘产业链中企业、高校、专家、专利关系等一系列资源,助力产业发展;通过运用车辆、收入、充电等多维度数据,能够较好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动态数据不足的劣势,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车辆信用等级,帮助金融机构控制相应风险;停车场充电总次数、充电桩使用率、停车时长等相关数据,能够对未来充电桩的扩建、缩减、改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对于智能汽车企业又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保护与应用两个维度分析。在数据权益保护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无论采用商业秘密保护,还是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公开流转,企业事前进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都可以在一定程度把握大数据的特征和内容,若后续产生侵权纠纷,可以为企业提供初步证明。最近我国首例涉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司法案件在北京审结,肯定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证明效力。在数据的运用方面,数据作为企业融资的一个“筹码”,也能够在企业质押融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也在多地的试点过程中得到了证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顾昕)


车联网著作权保护亟需各方发力

图片

  自2023年至今,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了多起涉车联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调研发现,此类案件主要呈现4个方面特点:一是头部车企涉诉较多,原告方多为音视频著作权权利人,被告方多为车企或车企和应用提供平台。同时,涉诉企业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汽车企业涉诉不多。二是相比传统的手机端,车企更希望能够提供更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应用产品,对车载应用的内容控制能力较强。三是车载端内容的来源相对复杂。实践中发现,很多车企对车载端进行了定制,同一时间,车载端所看到的内容与在手机移动端或平板电脑移动端看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相同。四是纠纷数量阶段性增长。


  在具体实践中,车联网著作权案件的主要争议问题通常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关于车载端定性的问题。依托于车载大屏出现的新端口,智能网联车的具体内容来源与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传统移动客户端有所不同。二是各方主体责任问题。应用软件的内容提供者、车企、车企关联方,以及其他的版权提供方等可能会出现在同一起案件中,各方责任如何判定尚需进一步厘清。三是赔偿的计算问题。目前,切条类案件的单条赔偿标准相对较高,后续可能会随着大量案件的审理,以及对网联车领域著作权授权机制和费用更深入了解后发生改变。

  笔者建议,法院在审理车联网著作权案件时,应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发挥示范性诉讼机制作用,明晰各方参与者的责任、促进批量案件的总体和解,同时发挥侵权赔偿的调节作用。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聚焦矛盾易发的细分领域,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让车企在日常应用、提供网络用户消费服务等过程中能有法可依。经营主体也应强化自身内容审查能力,明晰各自责任,通过自觉自律,避免发生纠纷。

  未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持续关注车企及车联网相关的著作权案件,助力该领域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率运用、高标准保护。(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综合审判二庭庭长 张连勇

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企业谈

图片

  新能源汽车企业当前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与传统车企相比知识产权积累不足,同时需要在车型设计、品牌形象等多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布局;二是电能领域相关的专利纠纷频发;三是随着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融入汽车行业,相关知识产权风险增多。做好新能源车企的知识产权工作,需要在多个领域共同发力,例如在商标品牌领域,应做好品牌的定位,保持商标名称与品牌定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专利领域,应将专利工作嵌入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战略规划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理想汽车知识产权总监 郭振鹏)

图片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考量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程度和保密模式,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和诉讼风险,在商业秘密和专利公开之间作出合理选择。例如,对于底层训练模型和算法等,优先选择以商业秘密形式进行保护;对于可视化程度较高、结构特征较明显的技术发明,则优先选择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在知识产权布局工作中,应采取专利、商标先行策略,同时与时俱进地考虑企业规划、法律合规等需求。此外,还应重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知识产权风险的最小化,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蔚来自动驾驶知识产权负责人 郑娟娟)

图片

  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有核心算法化、效果整体化、场景多元化等特点,相应的专利保护也应贴合上述特点,进行完整的、体系化的保护。此外,自动驾驶是一个交叉领域,涉及大量的工程合作和跨地域协作,有必要将专利工作嵌入研发流程的各个阶段性节点中,做好系统方案拆解并进行分领域的专利质量控制,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要求,做好专利布局和风险排查等工作。领域内的创新主体应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共同营造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百度自动驾驶业务专利负责人 王骞)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





发布求购信息